自從上一次給大家說了下頭盔的重要性和選購注意事項之后,好久沒說騎行裝備了。關于頭盔的各種問題,大家看歷史文章里下圖這篇就夠了。
今天文章介紹騎行服的類型和用途,比較長,沒耐心的直接拉到下面總結看也ok.
在已經有車騎的各位中,沒有護具和騎行服的竟然有一多半?。∧銈冞@些“裸騎”的家伙看看下面的圖先。

中國常見的騎士

不戴頭盔迎風舒展也不是那么舒服。當然,騎行裝備除了擋風之外主要是安全,先看幾張事故圖。

哎。。。

哎。。。。




夜晚,逆行,水車,時速180,載人,無護具,對于這些毫無安全意識的車主,最終的結果我們不難預料。
那如何才能安全的騎行呢?我們看下motoGP的一場賽道事故。

從車上跌落的騎士頭部著地向前滑行

隨后撞上了賽道旁邊的軟質護墻

即使經歷了長距離滑行和撞擊,車手依然站起來自行離場
這次事故中圈套的騎行裝備完美的保護了騎士,使他最后還能自行離場。如果當時的他和上面那些街頭騎士一樣的話,結果你可以想象……
在翻車事故中,頭部著地的案例非常多,撞擊和擦傷都可能同時存在。所以一個大廠正品的頭盔是必備品。上期說過,這期不再廢話。
手套:
很多騎士認為基本裝備只要有頭盔就夠了,其他都是多余的。而手套正是容易被忽略的裝備。

摔倒后下意識的用手支撐保持身體穩定

在很多摔車事故中,騎士都是下意識的伸手支撐身體,如果用肉掌撐地的話……
為了說明手套的保護作用,也用一個實例來展示。

這副手套在事故中遭受了嚴重磨損

而車手只是小指輕微擦傷
“澳洲菲利浦島GP,Jorge Lorenzo在起跑失利后追撞Nicky Hayden的Ducati,他的前輪煞車碟破損,于1號彎角摔車、整個人翻滾進碎石堆。
Lorenzo撞上Ducati賽車時的時速是240公里,摔車之初是200公里,這個速度在他落地前稍有減低,不過,撞擊的加速度超過10G!
Lorenzo的賽車連體皮衣保護了他的肩膀和鎖骨,避免他遭到更嚴重的傷害。

這副合金賽車手套的手背部份以炭纖-有機正離子加強,內部嵌入鈦金屬夾層,歷經6秒鐘的翻滾滑行后,手套只有輕微磨損,Lorenzo也僅是右手小指受輕傷。”
除了保護性作用,手套還可以預防事故。在比較寒冷的天氣中手套避免手指僵硬,雨天則可以避免手滑導致的脫把、油門操作失誤等問題。
騎行服:
除了基本的頭盔和手套以外,隨著天氣越來越涼,一套正規的騎行服好像也變得很有必要。
騎行服最重要的是穿著舒適、合身,并且在發生摔車時可以起到保護騎行者的作用。一件大小合身的騎行服,當你在騎行時應該幾乎感覺不到護具硬板的存在,這就證明它的版型設計適合你的身材。
如果在騎行時你感覺到護具的位置很不舒服,或者沒有和身體貼合在一起,也許在摔車的時候就會錯位并削弱它的防護性。
而騎行服也分了很多種類:連體全皮騎行服、連體皮布混合騎行服,拉力冒險騎行服、網眼騎行服、反光馬甲騎行服等。

1.全皮騎行服
看上圖小飛俠羅西穿的就是MOTOGP比賽時的連體全皮騎行服(下面簡稱“連體皮”)。
一套連身皮衣如同車手的第二層皮膚。必須符合貼合(甚至是緊繃)車手的身體,才能起到出色的保護作用。萬一車手發生事故,第二層皮膚就能將車手的損傷減至最低。
什么叫“緊繃”呢?
自己穿脫都非常困難,需要別人的幫助,緊到除了騎車時候,其他時間你都不會想去穿。因為只有足夠緊,各部位的內置護具才能與身體吻合。

所以對于想購買連體皮”的各位,可以選擇量身定制,會有最佳效果。如果覺得定制太麻煩,起碼也要試穿過再決定。大了或者小了都不能起到最佳防護效果。
全皮的材質配上硬質的護具,起到的防護效果肯定是一頂一的棒,但是穿著舒適度也確實是最低的。

賽道專用的衣服,還得配合跑車才對味。平時街道上穿成這樣不僅身體不爽,視覺上也好看不到哪去,而且沒有口袋放東西!
頂級品牌“A星”和“丹尼斯”的連體全皮騎行服大約在7000元以上。

因為“連體皮”穿脫上的不方便,售價的昂貴,一般街道騎士更推薦“分體真皮騎行服”(簡稱“分體皮”)。

“分體皮”和“連體皮”最大的不同是把衣服分成上衣和褲子兩部分,并且可以單獨分別購買,穿脫上更為方便,也有口袋可以放手機等物品。單件購買的價格也更為便宜。更適合日常騎行穿著。而且在腰部有拉鏈,可以把上衣和褲子連成一體,下賽道也沒有問題。實在是實用性大大提高了有木有!

非賽道狂人的街車跑車車主們,大大推薦大家選擇“分體皮”。頂級品牌“A星”和“丹尼斯”的分體騎行服上衣和褲子價格大概在4000左右。
2.拉力騎行服

“拉力騎行服”顧名思義,配合拉力冒險車是最佳搭配。適合長途旅行穿著,一年四季都可以穿,基本都是里外好幾層材質,從網眼透氣到保暖防風功能都能實現,防水透氣,帶有護具,防護性能和全皮騎行服不相上下,但適應性卻廣闊很多。

唯一問題是穿上真的不太帥,但絕對是低調實用的典范,也是中年大叔們的最愛。
下面進入拉力騎行服分析講解階段:

防雨、保暖、防摔是一件合格的拉力騎行服最基本的要求,如果連這些都打不到就不能叫真正意義的拉力騎行服,只能叫摩托風格或機車風格服裝。

即防雨又透氣:
面料只能防潑水,防不了雨。
因為大多數摩托騎行服都是采用耐磨的500D和600D的滌綸或尼龍牛津布材料,這種材料較為粗狂,掛很厚的膠才會防水,非常硬,不利于穿著。

現在常用的做是在里面加一層防水內膽(防水透濕材料)。防水透濕材料即可阻擋水分子不進入又可使水蒸汽透過,很好的滿足長途騎行的舒適性。
保暖:
一般方法是加保溫內膽 常用材料是,中空棉、羊毛絮片、杜邦棉等

防摔:
一般是通過內置護具起到防摔的功能。護具材質分為普通壓縮EVA、CE認證的緩沖材料、CE認證的慢緩沖材料。


3.混合材質騎行服

這類騎行服結合了全皮騎行服的款式和拉力騎行服的優點,也非常適合日常騎行穿著。

外形簡約貼身,穿上和全皮騎行服一樣的帥,并且因為采用了透氣網眼,尼龍材質,伸縮彈力材料等,讓透氣性和舒適性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。

里面大都有一層防水防風內膽,也都可以內置護具。

有背部保護,同時外面也有鈦合金的護肘和護肩,防護性能也遠遠滿足日常騎行的需要。

彈力材料有伸縮性,讓關節活動起來更自如,穿著更舒適。

當然,在南方地區的夏天普遍很長,這時候就可以選擇這種全網眼的透氣騎行服。

在騎行過程中透氣性極佳,而且可以內置護具,安全性也有了保障。比穿件體恤就騎車出門安全多了。

當然,如果過了夏天還是想繼續穿著網眼騎行服,一般廠家都會搭配防風內膽,把內膽加上,秋天也完全可以穿著網眼衣不用擔心受涼。

推薦在南方的騎士可以選一件網眼騎行服,實用性會很好。
4. 反光馬甲
反光馬甲的功能主要是在騎行中起到提醒車輛注意騎行者的作用,上面加有銀色反光帶在一般的城市道路中作用不大,在無路燈的夜間騎行會有很好的反光效果,即使在白天也很顯眼。

但這種衣服卻沒有任何防護作用。也不能算作騎行服。一般為熒光綠顏色,另外交警等很多戶外作業工種的反光馬甲也多為此顏色。

還有就是反光馬甲兜很多,什么東西都能往里裝,實用性還是不錯滴。
5.護膝、護肘
對于那些覺得騎行服都是騎行累贅的騎士們,大大只能給你們最后的建議了,起碼配一副好的護肘、護膝吧!

護肘、護膝保護的是人身體最重要且復雜的關節處,這些地方一旦受傷之后恢復起來會很困難,因此選購一套好的護肘護膝對關節處的保護尤為重要。

你可以不像圖上大哥似的,穿上騎行服再套上護肘、護膝,但在你穿著體恤褲衩騎車的時候,一定到配帶護肘和護膝。夏季的一般是緩沖海綿加硬甲,冬季的一般是皮革(有很好的擋風作用)加硬甲。
單純的手肘、膝蓋防護一般的城市騎行使用就可以了。
6.其他騎行會穿到的衣服



皮衣、飛行夾克、牛仔衣,也都是大家騎車常穿的衣服,除了好看并沒有很好的防護功能,市區低速騎行的時候,穿上也管點用,起碼摔倒之后會有一定的耐磨性,但騎快了就不頂事兒了。
此類衣服不算騎行服,穿上拍拍照還是可以的,真打算騎車就別這么兒戲了。

總結:
皮質騎行服最耐磨,防風、防護最佳,但是不防水、不保溫、不舒服。冬天不行,大夏天也不爽,“連體皮”除了下賽道,其他時候都不適用。價格昂貴,頂級要上萬一套。
拉力騎行服最全能,防風、防水、保溫、還透氣。長途最實用,防護很好。就是不帥,價格也和“連體皮”一樣昂貴,好的要過萬。
混合騎行服在性能和改觀上有很好的結合,適合絕大部分的騎士穿著,選擇也很廣,進口國產都有,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經濟能力適度選擇。
反光馬甲適合長途駕駛時穿著,平時往身上揣點東西也是很方便。
護肘和護膝是最基本的配備,必須搞一套,投入幾百塊,比摔一下的醫藥費誤工費還是便宜很多的。如果你要載人的話,也最好給后座配一套。
未來的某天:大大會出一篇你們最喜聞樂見的介紹騎行服的品牌、價位和選擇建議的文章,不管是進口品牌還是國內品牌,都會有適合你的衣服。而在這之前,給我一些時間做市場調研好了~

最后的忠告:
說了這么多,都是希望大家在享受騎行樂趣的同時能夠更好的保護自己。因為不管怎么說,摩托車本身還是帶有一些危險性的,但做什么事情沒有危險性呢?
坐車就絕對安全么?
走路就絕對安全么?
天天呆在家里就安全么?

我們生下來就是為了見識這個世界,對未知的不斷探索才是永恒的主題,對自我的不斷挑戰才是人生樂趣所在。
如果我們生下來就注定成為肯德基的雞,小肥羊的羊,那我寧愿不要這樣無趣的生命。
不管怎樣,勇敢面對你的熱愛,去做想做的事,但同時,讓愛你的人更放心,這樣,也許支持我們騎摩托的人會越來越多。
今天文章介紹騎行服的類型和用途,比較長,沒耐心的直接拉到下面總結看也ok.
在已經有車騎的各位中,沒有護具和騎行服的竟然有一多半?。∧銈冞@些“裸騎”的家伙看看下面的圖先。

中國常見的騎士

不戴頭盔迎風舒展也不是那么舒服。當然,騎行裝備除了擋風之外主要是安全,先看幾張事故圖。

哎。。。

哎。。。。




夜晚,逆行,水車,時速180,載人,無護具,對于這些毫無安全意識的車主,最終的結果我們不難預料。
那如何才能安全的騎行呢?我們看下motoGP的一場賽道事故。

從車上跌落的騎士頭部著地向前滑行

隨后撞上了賽道旁邊的軟質護墻

即使經歷了長距離滑行和撞擊,車手依然站起來自行離場
這次事故中圈套的騎行裝備完美的保護了騎士,使他最后還能自行離場。如果當時的他和上面那些街頭騎士一樣的話,結果你可以想象……
在翻車事故中,頭部著地的案例非常多,撞擊和擦傷都可能同時存在。所以一個大廠正品的頭盔是必備品。上期說過,這期不再廢話。
手套:
很多騎士認為基本裝備只要有頭盔就夠了,其他都是多余的。而手套正是容易被忽略的裝備。

摔倒后下意識的用手支撐保持身體穩定

在很多摔車事故中,騎士都是下意識的伸手支撐身體,如果用肉掌撐地的話……
為了說明手套的保護作用,也用一個實例來展示。

這副手套在事故中遭受了嚴重磨損

而車手只是小指輕微擦傷
“澳洲菲利浦島GP,Jorge Lorenzo在起跑失利后追撞Nicky Hayden的Ducati,他的前輪煞車碟破損,于1號彎角摔車、整個人翻滾進碎石堆。
Lorenzo撞上Ducati賽車時的時速是240公里,摔車之初是200公里,這個速度在他落地前稍有減低,不過,撞擊的加速度超過10G!
Lorenzo的賽車連體皮衣保護了他的肩膀和鎖骨,避免他遭到更嚴重的傷害。

這副合金賽車手套的手背部份以炭纖-有機正離子加強,內部嵌入鈦金屬夾層,歷經6秒鐘的翻滾滑行后,手套只有輕微磨損,Lorenzo也僅是右手小指受輕傷。”
除了保護性作用,手套還可以預防事故。在比較寒冷的天氣中手套避免手指僵硬,雨天則可以避免手滑導致的脫把、油門操作失誤等問題。
騎行服:
除了基本的頭盔和手套以外,隨著天氣越來越涼,一套正規的騎行服好像也變得很有必要。
騎行服最重要的是穿著舒適、合身,并且在發生摔車時可以起到保護騎行者的作用。一件大小合身的騎行服,當你在騎行時應該幾乎感覺不到護具硬板的存在,這就證明它的版型設計適合你的身材。
如果在騎行時你感覺到護具的位置很不舒服,或者沒有和身體貼合在一起,也許在摔車的時候就會錯位并削弱它的防護性。
而騎行服也分了很多種類:連體全皮騎行服、連體皮布混合騎行服,拉力冒險騎行服、網眼騎行服、反光馬甲騎行服等。

1.全皮騎行服
看上圖小飛俠羅西穿的就是MOTOGP比賽時的連體全皮騎行服(下面簡稱“連體皮”)。
一套連身皮衣如同車手的第二層皮膚。必須符合貼合(甚至是緊繃)車手的身體,才能起到出色的保護作用。萬一車手發生事故,第二層皮膚就能將車手的損傷減至最低。
什么叫“緊繃”呢?
自己穿脫都非常困難,需要別人的幫助,緊到除了騎車時候,其他時間你都不會想去穿。因為只有足夠緊,各部位的內置護具才能與身體吻合。

所以對于想購買連體皮”的各位,可以選擇量身定制,會有最佳效果。如果覺得定制太麻煩,起碼也要試穿過再決定。大了或者小了都不能起到最佳防護效果。
全皮的材質配上硬質的護具,起到的防護效果肯定是一頂一的棒,但是穿著舒適度也確實是最低的。

賽道專用的衣服,還得配合跑車才對味。平時街道上穿成這樣不僅身體不爽,視覺上也好看不到哪去,而且沒有口袋放東西!
頂級品牌“A星”和“丹尼斯”的連體全皮騎行服大約在7000元以上。

因為“連體皮”穿脫上的不方便,售價的昂貴,一般街道騎士更推薦“分體真皮騎行服”(簡稱“分體皮”)。

“分體皮”和“連體皮”最大的不同是把衣服分成上衣和褲子兩部分,并且可以單獨分別購買,穿脫上更為方便,也有口袋可以放手機等物品。單件購買的價格也更為便宜。更適合日常騎行穿著。而且在腰部有拉鏈,可以把上衣和褲子連成一體,下賽道也沒有問題。實在是實用性大大提高了有木有!

非賽道狂人的街車跑車車主們,大大推薦大家選擇“分體皮”。頂級品牌“A星”和“丹尼斯”的分體騎行服上衣和褲子價格大概在4000左右。
2.拉力騎行服

“拉力騎行服”顧名思義,配合拉力冒險車是最佳搭配。適合長途旅行穿著,一年四季都可以穿,基本都是里外好幾層材質,從網眼透氣到保暖防風功能都能實現,防水透氣,帶有護具,防護性能和全皮騎行服不相上下,但適應性卻廣闊很多。

唯一問題是穿上真的不太帥,但絕對是低調實用的典范,也是中年大叔們的最愛。
下面進入拉力騎行服分析講解階段:

防雨、保暖、防摔是一件合格的拉力騎行服最基本的要求,如果連這些都打不到就不能叫真正意義的拉力騎行服,只能叫摩托風格或機車風格服裝。

即防雨又透氣:
面料只能防潑水,防不了雨。
因為大多數摩托騎行服都是采用耐磨的500D和600D的滌綸或尼龍牛津布材料,這種材料較為粗狂,掛很厚的膠才會防水,非常硬,不利于穿著。

現在常用的做是在里面加一層防水內膽(防水透濕材料)。防水透濕材料即可阻擋水分子不進入又可使水蒸汽透過,很好的滿足長途騎行的舒適性。
保暖:
一般方法是加保溫內膽 常用材料是,中空棉、羊毛絮片、杜邦棉等

防摔:
一般是通過內置護具起到防摔的功能。護具材質分為普通壓縮EVA、CE認證的緩沖材料、CE認證的慢緩沖材料。


3.混合材質騎行服

這類騎行服結合了全皮騎行服的款式和拉力騎行服的優點,也非常適合日常騎行穿著。

外形簡約貼身,穿上和全皮騎行服一樣的帥,并且因為采用了透氣網眼,尼龍材質,伸縮彈力材料等,讓透氣性和舒適性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。

里面大都有一層防水防風內膽,也都可以內置護具。

有背部保護,同時外面也有鈦合金的護肘和護肩,防護性能也遠遠滿足日常騎行的需要。

彈力材料有伸縮性,讓關節活動起來更自如,穿著更舒適。

當然,在南方地區的夏天普遍很長,這時候就可以選擇這種全網眼的透氣騎行服。

在騎行過程中透氣性極佳,而且可以內置護具,安全性也有了保障。比穿件體恤就騎車出門安全多了。

當然,如果過了夏天還是想繼續穿著網眼騎行服,一般廠家都會搭配防風內膽,把內膽加上,秋天也完全可以穿著網眼衣不用擔心受涼。

推薦在南方的騎士可以選一件網眼騎行服,實用性會很好。
4. 反光馬甲
反光馬甲的功能主要是在騎行中起到提醒車輛注意騎行者的作用,上面加有銀色反光帶在一般的城市道路中作用不大,在無路燈的夜間騎行會有很好的反光效果,即使在白天也很顯眼。

但這種衣服卻沒有任何防護作用。也不能算作騎行服。一般為熒光綠顏色,另外交警等很多戶外作業工種的反光馬甲也多為此顏色。

還有就是反光馬甲兜很多,什么東西都能往里裝,實用性還是不錯滴。
5.護膝、護肘
對于那些覺得騎行服都是騎行累贅的騎士們,大大只能給你們最后的建議了,起碼配一副好的護肘、護膝吧!

護肘、護膝保護的是人身體最重要且復雜的關節處,這些地方一旦受傷之后恢復起來會很困難,因此選購一套好的護肘護膝對關節處的保護尤為重要。

你可以不像圖上大哥似的,穿上騎行服再套上護肘、護膝,但在你穿著體恤褲衩騎車的時候,一定到配帶護肘和護膝。夏季的一般是緩沖海綿加硬甲,冬季的一般是皮革(有很好的擋風作用)加硬甲。
單純的手肘、膝蓋防護一般的城市騎行使用就可以了。
6.其他騎行會穿到的衣服



皮衣、飛行夾克、牛仔衣,也都是大家騎車常穿的衣服,除了好看并沒有很好的防護功能,市區低速騎行的時候,穿上也管點用,起碼摔倒之后會有一定的耐磨性,但騎快了就不頂事兒了。
此類衣服不算騎行服,穿上拍拍照還是可以的,真打算騎車就別這么兒戲了。

總結:
皮質騎行服最耐磨,防風、防護最佳,但是不防水、不保溫、不舒服。冬天不行,大夏天也不爽,“連體皮”除了下賽道,其他時候都不適用。價格昂貴,頂級要上萬一套。
拉力騎行服最全能,防風、防水、保溫、還透氣。長途最實用,防護很好。就是不帥,價格也和“連體皮”一樣昂貴,好的要過萬。
混合騎行服在性能和改觀上有很好的結合,適合絕大部分的騎士穿著,選擇也很廣,進口國產都有,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經濟能力適度選擇。
反光馬甲適合長途駕駛時穿著,平時往身上揣點東西也是很方便。
護肘和護膝是最基本的配備,必須搞一套,投入幾百塊,比摔一下的醫藥費誤工費還是便宜很多的。如果你要載人的話,也最好給后座配一套。
未來的某天:大大會出一篇你們最喜聞樂見的介紹騎行服的品牌、價位和選擇建議的文章,不管是進口品牌還是國內品牌,都會有適合你的衣服。而在這之前,給我一些時間做市場調研好了~

最后的忠告:
說了這么多,都是希望大家在享受騎行樂趣的同時能夠更好的保護自己。因為不管怎么說,摩托車本身還是帶有一些危險性的,但做什么事情沒有危險性呢?
坐車就絕對安全么?
走路就絕對安全么?
天天呆在家里就安全么?

我們生下來就是為了見識這個世界,對未知的不斷探索才是永恒的主題,對自我的不斷挑戰才是人生樂趣所在。
如果我們生下來就注定成為肯德基的雞,小肥羊的羊,那我寧愿不要這樣無趣的生命。
不管怎樣,勇敢面對你的熱愛,去做想做的事,但同時,讓愛你的人更放心,這樣,也許支持我們騎摩托的人會越來越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