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有濟南摩友因駕駛摩托未在最右側機動車道通行被抓拍處罰,在摩友群引發了關于摩托車路權的討論。摩托車究竟應該有哪條車道?有網友貼出了交管部門關于此問題的兩個截然不同的回復:一個表示摩托車應該走最右側機動車道,一個則表示應該走非機動車道。摩托車路權成了一個問題。
各行其道、暢通無阻是交通管理追求的目標。行人、非機動車、機動車各自路權如何,應該如何通行?這本不應該成其為問題。目前,不少的摩托車騎手卻面臨著不知如何抉擇的問題,這很不正常。
摩托車路權不清晰有規定不明晰、不詳細的原因。《山東省實施辦法》規定,在同方向劃有二條以上機動車道的,摩托車應當在最右側的機動車道通行。但是,如果最右側車道是公交車道,摩托車應該如何通行?摩托車左轉時怎么通行等等,則沒有明確詳細的規定,摩友只能憑自己理解,靠“猜”來選擇車道,選對了萬事大吉,選不對被抓拍了,很多時候也只能自認倒霉。
摩托車路權不清晰也有歷史的因素。作為曾經紅極一時的交通工具,摩托車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堪稱國民出行工具。后來一度進入低谷,這其中有受汽車、電動自行車等沖擊的因素,也有政策因素。各地出于減少交通事故考慮,出臺了限制甚至是禁止摩托車通行的規定。在部分地市雖然沒有明確“禁摩”,但出于安全考慮,引導摩托車走輔道(非機動車道)。如此以來,就為摩托車到底該走哪條車道的爭論埋下了根源。
在低谷期,選擇摩托車通行的人數較少,關于路權問題的爭論還不突出。但近年來,隨著城市的不斷擴張,出行距離不斷拉大,人們對出行工具的選擇日趨多樣,摩托車也再次迎來了春天。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摩托車出行,公安部數據顯示,今年一季度全國新注冊登記摩托車203萬輛,同比增長88.63%。如此以來,關于摩托車路權的問題也日益擺在了明面,亟需得到明確恢復。
民有所呼,政有所應。摩托車咸魚翻身背后是人們日趨多樣化的出行需求,基于此,從國家層面出臺了摩托車轉籍、駕考的便利舉措。各地也應該對此有所回應,針對摩托車路權問題,也不妨迅速行動起來,根據各地的實際,對摩托車路權進行規劃,不管是走輔道還是機動車道,都給摩友一個清晰、詳細的答復。
畢竟,無論如何不能讓摩友們靠“猜”來選擇走哪條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