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銷數據:電動摩托車成內銷主力
據中國摩托車商會最新統計,2025年1-3月全行業完成摩托車產銷487.29萬輛和489.7萬輛,同比分別增長16.61%和17.09%。其中兩大細分市場表現尤為突出,電動摩托車產銷81.09萬輛和80.1萬輛,同比增長17.16%和18.31%,占內銷總量的48%(2024年同期為42%),廣東、四川等地電摩滲透率已超60%。大排量休閑摩托車(250cc以上)產銷20.78萬輛和20.48萬輛,同比暴漲82.12%和77.23%,占燃油摩托車內銷量的15.3%,創歷史新高。
“跨騎車復蘇明顯,踏板車電動化替代加速”。李彬指出,一季度跨騎車銷量255.53萬輛,同比增長26.74%,而傳統燃油踏板車內銷下滑1.87%,印證了通勤市場向電動化轉移的趨勢。
外貿出口:單月破百億美元 結構持續優化
3月摩托車出口數據引發關注,出口量為109.78萬輛,環比增長42.44%,同比增長30.3%;出口額為11.68億美元,環比激增125.42%,同比增長118.42%。一季度累計出口292.74萬輛,同比增長27.59%,出口額23.54億美元,同比增長59.04%。
值得關注的是,出口結構發生變化。一方面排量升級。200系列(150-200cc)出口28.79萬輛,同比增長60.33%;250系列出口9.01萬輛,增長13.09%;另一方面新興市場爆發。中國對墨西哥出口同比增長40%,占總量7.5%;巴西市場出口同比增長達124%,俄羅斯增長52.7%。
頭部企業集中度提升:隆鑫、大長江等排名前十企業出口占比達62%,其中隆鑫單季度出口超40萬輛。
“出口單價從2024年的601美元提升至804美元,說明中國制造正從‘以量取勝’轉向‘品質出海’。”李彬特別提到,意大利市場單價達1948.5美元,彰顯高端化成果。
經濟效益:研發投入加大推動利潤增長
據中國摩托車商會監測的86家重點企業數據顯示,1-2月,摩托車生產企業工業總產值、工業銷售產值和營業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增長,利潤總額和利稅總額與去年同期相比漲幅明顯。摩托車生產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91.73億元,同比提高20.01%;完成工業銷售產值195.63億元,同比提高19.84%;完成工業增加值40.71億元,同比提高27.63%。研發費用為6.71億元,同比增長18.14%,占營收比重3.17%;摩托車生產企業產銷率102.03%,同比下降0.15個百分點。摩托車生產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11.76億元,同比提高20.14%;實現利潤總額10.08億元,同比提高36.60%;實現利稅總額18.49億元,同比提高55.79%。
龍頭企業表現搶眼。宗申以25.22億元營收領跑,春風動力憑借休閑摩托車優勢實現19億元營收,利潤增幅超行業均值。但李彬也警示:“應收賬款增長20%,產成品存貨增加10.14%,說明市場競爭加劇,去庫存壓力仍在。”
智能化與賽事文化成增長新引擎
對于2025年的發展,中國摩托車商會提出四大預測:一是技術融合。搭載AI輔助駕駛、車聯網的智能摩托車占比將突破20%;二是文化培育。中國耐力賽(CEF)等賽事帶動騎行社群擴張,預計休閑摩托車用戶突破500萬人;三是政策紅利。多地放寬摩托車通行限制,功能性需求回升;四是出口韌性。預計全年出口額突破90億美元,東南亞電動摩托車市場或成新增長點。
“中國摩托車產業正在經歷從‘交通工具’到‘生活方式’的轉型。”李彬總結道,“2025年將是質變的關鍵一年。”
特別聲明: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,不代表摩托車與配件的觀點或立場。本網站刊載的內容(原創除外),均在網上搜集,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,本站將立即予以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