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給大家報個數——今年第一季度,全國一共賣出去80.1萬輛電動摩托。這數字看著挺唬人對吧?其實燃油摩托同期賣了409.6萬輛,兩者體量差距還挺大,大概五比一。但別急著下結論,說它是雞肋也太武斷了。你要知道,這增速啊,燃油車16.85%,而咱們這邊的主角——電摩,人家18.3%。漲得可不慢!

聊回榜單。雅迪科技集團直接甩出29萬多輛,把第二名綠源遠遠甩在身后。我一個朋友阿明,他媳婦去年剛換的就是雅迪,說啥都圖省心、續航長。“反正市里通勤夠用,一腳踹上去就走。”他原話。不過每次碰上下雨天或者冬天,那車總感覺有點慫頭耷腦,不像以前騎125的時候那么帶勁。
再說綠源,也是傳統做自行車起家的,今年賣12萬多輛。我記得大學時候宿舍哥們買過綠源,當時最喜歡炫耀的是那臺子自帶藍牙音響,“邊騎邊嗨歌,誰能攔我!”結果后來被保安叔叔教育了一頓,說擾民……哈哈哈。
第三名宗申,可就不是鬧著玩的了。這可是重慶出來的大廠,以前一直做燃油機,現在也跟風搞起新能源。一季度干掉10萬9千多輛。我爸單位有個同事就是宗申鐵粉,每次聚會都要講自己當年開宗申翻山越嶺救急送貨的故事。他現在轉投新款宗申電摩,據他說,“安靜是真安靜,就是少點激情。”

第四第五名都是江蘇幫,新日和淮海,一個7萬多,一個4萬出頭。無錫、徐州這些地方簡直成了“造車圣地”。新日號稱A股主板上市第一家,有面子!不過據鄰居大姐吐槽,她買的新日充一次滿格跑不了多久,總懷疑表壞了。“咋才半路表針就跳紅區呢?”
第六巴士新能源、第七春風動力,也都混進來了。山東臨沂出來的巴士新能源今年干掉近4萬輛。據網友調侃:“我們村口快遞員換成巴士以后,再也沒見他推著走。”春風動力則來自杭州,是傳統老牌廠商轉型代表。今年3.13萬輛成績,也算不錯。有位論壇大神留言:春風變‘清風’,發動機聲浪全靠嘴喊……
第八五星車輛、第九隆鑫、第十金翌,都算各自區域的小巨頭。其中五星隸屬于濰柴控股(世界500強哦),隆鑫更不用說,本來就是重慶大佬級人物,現在和宗申合并,更加牛氣沖天。而金翌則低調許多,但常州人提起來總愛吹噓一句:“我們這出的!”

講到這里,有些人肯定要問:為啥江蘇這么能打?前三甲占倆、前五占仨!其實產業鏈配套齊全,加工制造氛圍濃厚,小作坊扎堆,大企業領銜,一條龍服務誰頂得住?
插播一個生活段子,上個月樓下小超市老板娘換新淮海后,每次送貨進巷子里賊溜達,還專門裝個手機支架導航,她感慨:“再也不用擔心停半路抻脖等拖車啦!”不過她老公吐槽:“速度慢點行不行,你飆起來我心臟受不了……”
當然啦,并不是所有人都覺得香。有朋友直言:缺乏機械質感,沒有汽油味兒、不吵、不震,那種騎行樂趣哪去了?還有網友神評:“小時候夢想坐在爸爸二沖程上聽轟鳴,現在只能聽叮叮鈴鈴……”笑死個人。

其實歸根到底,為啥目前市場份額還是燃油遙遙領先呢?首先嘛,很多老司機追求的不僅僅是代步,還有那種擰把子的爽感;其次排量本來就小、省油又便宜,你讓他們為省錢改投純電,好像意義有限。所以現在這個階段,看似勢如破竹,其實還處于爬坡期。不過300萬輛年度規模已經很可觀,比某些汽車品牌全年銷量還高不少。
中間插句廢話,上周陪表弟學駕照,他死活分不清哪些是純粹踏板哪些屬正規“國標”類別,被教練罵哭。他回來問我:哥,將來考完證開哪個劃算啊?想想也是愁人的問題,不過眼瞅政策逐漸規范化,各廠家卷技術卷服務卷價格,以后選項只會越來越豐富。
扯遠一點,其實大家對于未來交通工具的發展方向都有自己的執念。有的人堅持機械信仰,有的人擁抱智能化、綠色環保。不管是哪一種選擇,都代表了一種生活態度。而且,從鐵路機車到卡客乘用,全線往新能源方向走,只剩下兩輪界最后堅守陣地。但連隆鑫、宗申這些傳統巨頭都入局發力,就說明市場真的開始變化咯!

最后總結一句,我個人感覺吧,目前來看,國內這一波“以舊換新”熱潮+城市限號政策,對提升短途通勤需求幫助蠻大的,而廠家們紛紛入場內卷,也是用戶福利。不過距離真正成為絕對主流,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。如果你只是圖方便、省錢,又懶得折騰維修什么高難度操作,那選臺靠譜的大牌新品試試唄!
碎碎念收尾——你身邊有沒有已經入手或準備剁手最新款雅迪/綠源/宗申/新日之類熱門品牌的小伙伴,他們實際體驗到底咋樣,會不會遇到什么讓人哭笑不得的小bug或者糗事?評論區留幾個真實段子,讓大家樂呵樂呵唄~